(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 张爽)高考落下帷幕,截至6月19日,全国多所医学类高校发布今年的招生章程。其中多所中医药高校调整专业选科要求,允许选考“历史”科目的学生报考中医学,这一改变引发热议。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比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均明确,调整2025年度招生专业选考科目方案,部分专业新纳入“历史”选考科目,甚至放开选科限制。
记者注意到,各高校涉及的调整相关专业及选考科目略有不同,但方向均为放开文科限制。
例如,福建中医药大学2025年、2026年高考改革省份专业选考要求,中医学(含“5+3”一体化)、针灸推拿学两学科的首选科目为“物理、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为生物。成都中医药大学则明确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等专业将招收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不限的毕业生。而北京中医药大学明确,在高考改革省份本科招生专业中,针灸推拿学专业不限定选考科目。
官网截图
山东、江苏等地的教育厅或教育招生考试院同样明确,全国各中医药大学对中医学类专业的首选科目要求,已从旧版规定的“物理”调整为“不限”。
为何会有这种变化?6月19日,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一方面,学生在高中阶段分文理科,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人的思维很复杂,其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文科和理科知识只是人为划分,不一定完全合理。”另一方面,从中医学科属性来看,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属理科范畴,但中医学在形成过程中,也具有人文学科属性。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观念,宏观、系统的思维对中医医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对于中医药的认识不断加深。6月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药系教授陆洋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社会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转变背后,也是高校的不断“校准”。“以前,我们对于中医学科的认识有限,都是‘以西用中’,中医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要求修习很多西医课程。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生物化学的相关课程基础,在本科阶段就会面临不少挑战。”在这样的考虑之下,此前许多中医相关专业只招收“理科生”。而现在,对于中医人才的需求层次更多,除了临床的中医医生,还有中医药国际传播等方面人才的需求。
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中医相关专业放宽选考科目要求,陆洋表示,文理兼修、文理兼收或将成为中医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改革会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逐步推进。“看似只是简单的选科要求调整,但背后涉及的不仅有课程体系的调整、审批流程的报备,高校还需要考虑资源匹配是否充足,以及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以保证培养质量,而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
文科生学习中医,并非没有优势。“古语有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意思就是已经具备文化基础的人去学习医学这类新的学科知识时,会相对容易掌握核心思维,就如历代的医家往往具备琴棋书画等人文素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学的人文属性。”李灿东解释,医学本身有不同的分科,医生也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特点。不同的思维模式各有千秋,可以实现互补。中医学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目前的一大趋势,不同的考生(文科或理科)对于中医来讲,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陆洋同样表示,好的中医医生都是“中西兼修”,除了中医理论的学习,西医基础的临床知识也一定是绕不开的。因此,不限定选考科目看似是好事,但实则意味着考生在报考前要更加充分考虑自身情况,避免盲目跟风。
东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